股票代碼00579 HK

政策環境

首頁 >新聞中心 > 政策環境

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制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作者:時間:2020-12-21

(2020年12月14日中國共産黨廣東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通過)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廣東奮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第一個五年。中國共産黨廣東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就制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以下建議。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東省委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聚焦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重大機遇,團結帶領全省廣大幹部群眾紮實推進“1+1+9”工作部署,有力有序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美經貿摩擦、香港“修例風波”等嚴重衝擊,全省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高品質發展邁出堅實步伐,預計二〇二〇年地區生産總值超過11萬億元,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以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産業體系初步形成。區域創新能力躍居全國首位,以企業為主體的産學研協同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能力顯著增強,基本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水準。“雙區”建設有力推進,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灣區通”工程有效實施,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等重大合作平臺加快建設,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啟動。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地方機構改革順利完成,數字政府等創造型、引領型改革成效顯著,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一批高品質外資項目相繼落戶,廣東自貿試驗區形成一批重大改革創新成果。“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漸次成形,珠三角核心區發展能級提升,沿海經濟帶産業支撐強化,北部生態發展區綠色發展優勢凸顯,交通基礎設施通達程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明顯提高,鄉村振興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老區蘇區、民族地區加快振興發展。脫貧攻堅取得決勝成果,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277個相對貧困村全部出列。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茅洲河、練江污染和城市黑臭水體等一批環境沉疴頑疾有效治理,大氣環境品質全國領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著。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明顯提高,城鎮新增就業累計超過700萬人,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事業顯著進步,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蓬勃發展。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效能顯著提高,風險防範和應急處置機制不斷健全,平安廣東、法治廣東建設成效明顯,國家安全“南大門”更加牢固。廣東“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這在廣東發展歷史進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全省人民要再接再厲、一鼓作氣,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2.“十四五”時期廣東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統籌展開,我國已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進入新發展階段,“兩個大局”深度聯動構成“十四五”時期廣東發展環境的主基調。我省經濟總量大、産業配套齊、市場機制活、開放水準高,轉型升級、領先發展的態勢更加明顯,“雙區驅動效應”不斷增強,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開更廣闊空間。同時,經濟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問題依然存在,處於“兩個前沿”所面臨的外部風險挑戰更為直接,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存在明顯薄弱環節,城鄉、區域、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發展不平衡,生態環保、民生保障、社會治理、農業農村、安全發展等領域還存在短板弱項。要胸懷“兩個大局”,深刻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深刻認識廣東經濟發展面臨所有的“危”都源自發展品質不高、所有的“機”都要通過高品質發展才能抓住,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念,發揚鬥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篤定心志辦好自己的事,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點擊查看完整版: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制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