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間:2020-12-10
(2020年11月25日中國共産黨上海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通過)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上海在新的起點上全面深化“五個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關鍵五年。中國共産黨上海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事關上海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就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以下建議。
一、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堅定邁向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一)“十三五”時期上海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十三五”時期是上海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劃時代意義的五年。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連續四年考察上海、指導工作,明確了上海發展新的時代方位,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掀開了上海這座光榮城市接續奮鬥、再創奇跡的嶄新篇章。五年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化為奮力攻堅的強大動力和善作善成的自覺行動,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在新的時代坐標中堅定追求卓越的發展取向,積極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奮發有為推進各項事業,“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城市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人民生活水準和社會文明程度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四大功能”不斷強化,“四大品牌”持續打響,高品質發展深入推進,服務經濟為主的産業結構率先形成,預計二〇二〇年全市生産總值達到三萬九千億元左右,每人平均生産總值超過二萬三千美元,經濟總量邁入全球城市前列。改革開放再出發步伐顯著加快,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深入實施三項新的重大任務,成功舉辦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推動浦東開發開放不斷展現新氣象,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一批重要改革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人民生活水準顯著改善,“老、小、舊、遠”等民生難題有效破解,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全國領先,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實現,公共衛生安全防線更加牢固,教育資源供給水準顯著提高。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城市精神和品格不斷彰顯,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傳承發展,國際文化大都市基本建成。城市治理現代化水準顯著提高,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城市運作“一網統管”從無到有、構建運作,基層社會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能效進一步提升,“一江一河”兩岸公共空間貫通開放,“五違四必”等綜合整治取得實效,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PM2.5濃度累計下降百分之三十四,劣Ⅴ類水體基本消除。黨的全面領導顯著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四史”學習教育等成果豐碩,廣大黨員幹部充滿激情、富於創造、勇於擔當,心齊氣順、團結奮進的氛圍更為濃郁,各項事業展現出蓬勃發展、再起宏圖的新氣象。
(二)上海發展環境面臨更為深刻複雜變化。
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向縱深發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變,經濟全球化遭遇更多逆風和回頭浪,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上海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窗口和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國際大都市,既首當其衝受到外部環境深刻變化帶來的嚴峻衝擊,也面臨著全球治理體系和經貿規則變動特別是我國引領推動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新機遇。當今中國,正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但面對的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全國各地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上海面臨著國家賦予更大使命、開展先行先試的新機遇。當前上海,進入了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但對標中央要求、人民期盼,對照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城市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全球要素資源配置能力還不夠強,新動能培育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還需下更大力氣,城市管理、生態環境等方面仍需不斷提升品質,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供給和保障水準有待進一步提升,人才、土地等要素資源對高品質發展的約束需要加快破解,應對潛在風險隱患對超大城市安全運作的挑戰一刻也不能鬆懈。面向未來,必須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面、辯證、長遠地審視上海發展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遵循歷史前進邏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呼應人民群眾期待,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實現更高品質的發展。要把上海未來發展放在中央對上海發展的戰略定位上來謀劃和推動,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中更好地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助力國家在嚴峻的外部挑戰中突出重圍;放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來謀劃和推動,在開放潮流中堅定不移融入世界,為我國深度參與引領全球經濟治理作出應有貢獻;放在全國發展的大格局中來謀劃和推動,把握打造國內大迴圈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迴圈的戰略連結的定位要求,充分發揮人才富集、科技水準高、製造業發達、産業鏈供應鏈基礎好和市場潛力大等優勢,更加主動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放在國家對長三角發展的總體部署中來謀劃和推動,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共同打造強勁活躍增長極,輻射帶動更廣大區域發展。危與機從來都是辯證統一的,形勢的劇烈變動往往是格局重塑、優勢再造的重要推手,能否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比拼的是眼光、能力與智慧,考驗的是信心、韌勁與追求。上海是一座光榮的城市,是一個不斷見證奇跡的地方。只要我們團結一心、不懼險阻、砥礪奮鬥,堅定不移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走面向世界、擴大開放之路,走打破常規、創新突破之路,就一定能化挑戰為機遇,一定能創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一定能展現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