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碼00579 HK

政策環境

首頁 >新聞中心 > 政策環境

中共北京市委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作者:時間:2020-12-09

(2020年11月29日中國共産黨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五次全體會議通過)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北京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時期。中國共産黨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五次全體會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就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以下建議。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1.“十三五”時期北京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十三五”時期是北京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五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市人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團結奮鬥、砥礪前行,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北京這座偉大城市的發展正在發生深刻轉型。深入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大力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準,圓滿完成新中國成立70週年慶祝活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世界園藝博覽會等重大活動服務保障任務,首都功能持續優化提升。牽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深入實施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成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城市;全力支援河北雄安新區建設,高水準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首批市級機關順利遷入,大興國際機場建成通航,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2019年經濟總量達到3.5萬億元,每人平均GDP2.4萬美元,勞動生産率超過28萬元/人,居全國各省區市首位。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批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成功獲批,營商環境連續兩年全國第一。建立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和金融風險防範化解機制,存量金融風險有序化解,新增金融風險有力遏制。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城鄉環境明顯改善。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建立完善“吹哨報到”和“接訴即辦”機制,圍繞“七有”“五性”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繁榮發展。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進展順利。扶貧支援任務圓滿完成。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民主法治建設紮實推進,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首都規劃體系得到歷史性深化和完善,城市精細化管理水準進一步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邁出新步伐。“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完成,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將實現,北京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明顯增強,為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2.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新形勢。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於關鍵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我國發展面臨環境日趨複雜,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首都北京與黨和國家的歷史使命聯繫更加緊密。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必將進一步提升北京的國際影響力;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為首都新發展提供了最可靠的依託;“四個中心”“四個服務”的能量進一步釋放,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入推進,為首都新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新需求催生勃發,國家支援北京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首都新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新版城市總體規劃深入實施,對優化首都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提出更高要求。同時國內國際形勢深刻變化,各種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也明顯增多,在傳統增長動力減弱和疏解減量背景下,創新發展動能仍然不足,高科技領域“卡脖子”問題日益凸顯,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壓力加大;人口資源環境矛盾依然突出,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任重道遠;城鄉區域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等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有待提升。要胸懷兩個大局,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堅定必勝信心,保持戰略定力,發揚鬥爭精神,深刻認識複雜國際環境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準確把握首都新發展的新特徵新要求,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以首善標準不斷開創首都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

點擊查看完整版:中共北京市委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